联系电话:(022)82845555,13312109275

  • 结婚时签订赠与房产“爱的合约”,房产过户后不出3个月双方分居,女方起诉离婚。近日,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离婚纠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认为受赠房屋具有彩礼性质,判决女方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将案涉房屋归还男方。

    都经历过一段婚姻的大民和阿惠经人介绍认识并相爱,考虑到给无依靠又要独自抚养幼女的阿惠一个保障,两人协商确定将原在大民名下的某房产赠与阿惠所有。2020年1月,大民和阿惠登记结婚,领证当日,双方签订合约,并载明“某某房屋是大民婚前财产,现经双方协商一致,约定上述房屋的产权归阿惠单独所有”,并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该套房产的不动产转让手续。

    然而,赠送房屋的事情遭到了大民家人的强烈反对。2020年4月中旬,大民的家人和两人进行协商,提出对房产份额进行重新分配,给阿惠25%的份额。大民赞同了房产份额分配方案,并希望阿惠也能接受,两人因此逐渐产生了隔阂,之后两人分居,大民提出在房产变更登记后离婚。

    阿惠不同意,便一纸诉状告到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要求判令两人离婚,确认上述房产归其所有。大民则认为阿惠应将该房产返还。

    法院经审理查明,双方拟定的合约就涉案房产的转让、房产回转的条件以及以后房产的归属作了明确约定,从中表明大民将涉案房产转让给阿惠,是以双方结婚及婚后感情生活的长久稳固为真正目的。换言之,涉案房产成为维持双方婚姻关系的担保。故从这一层面来看,涉案房产具有彩礼的性质。

    双方在登记结婚后不足半年开始分居生活直至起诉离婚,且赠与行为足以导致大民生活面临困境。现大民要求阿惠返还涉案房产,法院予以支持。然而,双方婚后毕竟经历过共同生活,从适当照顾女方权益的角度考虑,判决准予阿惠与大民离婚,阿惠将房屋返还给大民,大民一次性支付阿惠经济补偿13万元。

    两人均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舟山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该案已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

    彩礼是按照一般的风俗习惯,由婚约一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而向对方赠送的财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即在判断彩礼是否返还、返还数额上,要充分考量男女双方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等多种因素,对案情进行综合的整体把握予以判定。

    本案中,大民和阿惠结婚登记不久便开始分居生活,于阿惠而言,意味着以短暂的婚姻取得市值达百万元的财产;于大民而言,将在短暂的时间内损失百万元的财产,该赠与行为足以导致其生活面临困境。上述此消彼长之状态,显然有失公平,因此法院判决要求阿惠返还涉案房产,但给予经济困难的阿惠一定的经济补偿更为合理。

    结婚半年即离婚,结婚时的赠房如何处置?
    02-22
    2022

  • 图片

    原本一墙之隔的邻居,

    因为宅基地闹上了法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邻里关系恶化?

    跟小编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基本案情

    原告与被告系同村一墙之隔的邻居,2005年12月29日,县政府依法将与被告相隔一个老胡同的宅基地确权给原告使用。原告在上面盖有三间堂屋,三间东屋,在院落的东北角留有一处约20平方米的空闲地存放杂物。2020年春天,原告去外地儿子家居住,被告趁原告家里没人,占用原告东北角的空闲宅基地垒盖了大门垛,将原告在东北角约20平方米的空闲宅基地侵占为己所用。原告回来后多次找村委会人员协调让被告返还占用的该处宅基,被告拒不同意。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

    法院认为,原告宅基地使用权经村集体依法取得,并经县政府批准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证,依法应当受法律保护不得侵犯。被告在未得到原告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在原告使用的宅基上垒建门垛及其占用原告宅基地放置杂物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宅基使用权。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法院应予支持。
    法院判决

    一、由被告十日内拆除占用原告宅基地上垒建的门垛(南北长38厘米、东西宽37厘米、高272厘米);

    二、由被告十日内返还占用原告的空闲宅基地(约2.8米x5.7米)。
    法官提醒

    农村居民在建房的时候,不应随性而为,擅自在他人宅基地上建房,是违法的行为。如不遵守相关规定,不但会给邻居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影响邻居间的和睦相处,而且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

    图片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规定:“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趁邻居家里没人私占对方宅基地不肯返还!法院判了...
    02-18
    2022

  • 情到深处

    两人订婚后同居

    之后却未能善始善终

    时隔数年后

    女方带着一个孩子出现了……

    女方生下孩子

    男方不认

      2011年正月,女子彭某与男子郭某通过相亲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订婚后两人开始同居生活。同年6月,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随后感情破裂,结束了恋爱关系,在此期间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彭某在与郭某同居时就已怀有身孕,20122月生下一男孩小彭。孩子出生后彭某曾抱着孩子去找过郭某,但郭某避而不见,彭某遂独自一人抚养小彭。
      20208月,随着小彭教育医疗等各项费用开支的逐渐增多,彭某感到压力日渐沉重,再次找到郭某,提出分担小彭的抚养费等事宜。
      郭某否认自己与小彭存在血缘关系,并以小彭出生证明上,父亲姓名一栏与自己的名字有一字之差为由,拒绝支付抚养费。无奈之下,彭某于20213月向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鉴定结果:

    男方为孩子生物学父亲

      关于出生证明上的问题,彭某在审理过程中解释:我当时一个人在医院生孩子,医生询问时,我的身体比较虚弱,声音就小,医生将名字听错了。后来我去找医生修改时已入档,没办法修改了。
      此外,彭某还向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民法院提交了相关证据,经初步审查,能够形成合理的证据链条,证明小彭与郭某之间可能存在亲子关系。而郭某没有提交相反证据,仍坚持否认态度。
      彭某向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亲子鉴定,起初郭某态度坚决、拒不配合,经法官多次沟通,并告知郭某如不配合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郭某终于同意进行亲子鉴定。
      经DNA鉴定,确定郭某为小彭生物学父亲。

    法院:

    男方支付抚养费至孩子成年

      为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法官综合考虑原、被告双方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支出情况,作出下述判决:
      被告郭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彭某自2012221日起至2021220日的小孩抚养费64800元;自2021221日起,被告郭某于每年的221日支付原告彭某下年度的小孩抚养费7200元,直到小彭成年。
      一审判决后,郭某不服判决,主张只承担起诉后小彭的抚养费,遂向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感情破裂后,女子独自生下孩子,孩子生父该支付抚养费吗?法院判了!
    02-15
    2022
  • 听说

    每个想剪头发的人都需要走一条路那就是托尼老师变幻莫测的消费套路!我办卡 你倒闭我充值 你涨价我要退钱 你玩消失……

    2019年,陈某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开设某雨美发店。开业活动之际,叶女士办理了会员卡并充值3000元,凭该卡在美容美发消费时享受会员半价优惠。办卡后,叶女士陆续消费了722元。

    某天叶女士前往该理发店进行消费时,发现该理发店已悄悄更改了店名,进店欲消费时又被告知原先商家承诺的五折优惠不能使用。
    叶女士追问才知道原某雨美发店因经营不善已对外转让,需继续充值1000元或者重新办理会员卡并充值2000元,方可享受新店的会员折扣。

    认为遭受套路消费的叶女士联系到原美发店老板陈某,陈某答复美发店已转让,新店经营方式与其无关。无法接受该答复的陈女士要求退还卡内剩余金额,但陈某多次以店面经营不善且个人经济紧张为由拖延给付。
    一气之下,陈女士向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某雨美发店负责人陈某返还卡内剩余金额2278元。
    法庭上,叶女士表示,虽然转让后的美发店承诺可以使用原会员卡消费,但新店消费价格比原先某雨美发店高出3-5倍,套路消费者再次充值会员卡,而陈某在没有取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转让店面,理应退还余额。

     

    而被告陈某在举证期间内未向法庭提供证据,开庭时亦未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认为,被告陈某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将理发店转让给第三人,且消费价格明显高于原约定,该转让行为对原告不发生法律效力。由于原理发店已注销,原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剩余未消费的金额2278元,理由正当,法院予以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陈某返还原告叶女士剩余未消费的金额2278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本案中,叶女士在原某雨理发店办理会员卡,双方订立服务合同,但被告陈某未经原告叶女士同意,擅自将理发店转让给第三人,虽然可以继续消费卡内金额,但消费价格明显高于原约定,该转让行为对原告陈女士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征得叶女士同意,则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合同可以继续履行。
    法官提醒广大消费者,法律赋予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时如遇到明显不合理的现象,要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忌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宁人的态度,否则将助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良之风。

     

    理发店被老板悄悄转让,我卡里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02-15
    2022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第61页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约定的财产性补偿的处理思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可以分为一方有配偶而另一方无配偶以及双方均有配偶两种情况。现实生活中,这种同居关系在不断形成的同时也在不断解除。有些同居关系在解除时,一方会向另一方主张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补偿金通常以借款、欠款、协议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补偿金是否应受法律保护?如不应保护,一方已经支付的部分是否可主张返还?倾向性观点认为,其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自然债务,履行与否全凭债务人的意愿,法律不加干涉。但是一旦履行,将不得请求“债权人”返还,“债权人”接受的履行将不是不当得利,法律承认其保持受领给付之权利。

     

    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自然债务通常分为履行道德义务之给付、不法原因之给付、超过法定利率之给付、婚姻居间之报酬等类型。解除上述同居关系的补偿金应当属于不法原因之给付的自然债务,因为其违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同时也侵犯了配偶的财产权益。基于赠与人给付原因的不合法与受赠人按受赠与的不合法原则上应确认已经给付的不得请求返还,尚未给付的不得请求支付的尺度。
    即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为解除同居关系,双方以借款或者其他形式确定补偿金,一方起诉要求支付该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方履行后反悔,主张返还己经支付的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亦不予支持。但如果有配偶者是以夫妻共同财产给付,合法配偶以侵害夫妻共同财产权为由起诉主张返还的除外。

    最高法: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为解除同居关系,双方以借款或其他形式确定补偿金,一方起诉要求支付该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02-12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