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2)82845555,13312109275
  • 怀疑大儿子并非亲生,私下做了亲子鉴定果真不是,于是对小儿子也产生了怀疑,男方愤怒之下起诉离婚,要求两个孩子都归女方抚养,并向女方索赔。近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离婚纠纷,最终判决两个孩子均由女方抚养,女方返还孩子的抚养费、医疗费并赔偿男方精神损害抚慰金。

    缘起:相貌差异引发男方怀疑

    2009年,李先生与陈女士(均为化姓)相识恋爱,并于2011年1月登记结婚,2011年12月,陈女士产下一子取名李甲,2014年11月又产一子取名陈乙。李先生与陈女士婚后感情一般,但随着两个儿子越长越大,李先生开始对两个儿子的相貌差异产生疑虑。
    2017年初,李先生偷偷剪下大儿子的指甲,连同自己的指甲一起寄到一家鉴定机构,最终鉴定大儿子与李先生没有血缘关系。
    2017年7月,李先生起诉至无锡市梁溪法院,诉请法院判决准予离婚,两个孩子均归女方,女方赔偿男方两个孩子的抚养费13.5万元,并支付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法院开庭审理期间,针对李先生要求对两个孩子做亲子鉴定的要求,陈女士一开始同意,但随后又反悔,只同意对大儿子做亲子鉴定,坚决不同意小儿子做。
    随后,司法鉴定中心依据DNA分析结果出炉,排除李先生与李甲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
    审理:推定小儿子也不是亲生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先生与陈女士对婚姻关系解除意见一致,法院予以准许。大儿子经鉴定已确定与李先生无亲子关系,小儿子虽未经鉴定确认,但基于女方存在婚外性行为,且又反悔并拒绝对小儿子的亲子鉴定情形,故法院推定小儿子与李先生不存在亲子关系。
    结合其他财产证据,前不久,法院家事庭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准予二人离婚,两个孩子由女方抚养,男方无须支付抚育费。女方返还男方支付的两个孩子抚育费8万元,返还孩子生病治疗费10万元,赔偿男方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
    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
    夫妻之间相互负有忠实义务,过错方应赔偿
    该案承办法官高鑫表示,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相互负有忠实义务。其中,夫妻忠实义务包括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得有婚外性行为。
    该案中,两个孩子均与男方没有血缘关系,故男方对两个孩子均没有法定的抚养义务,法院判决两个孩子归女方抚养。
    女方出轨并与他人生育两个孩子的行为,给男方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且侵犯其人格尊严权,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
    参照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女方作为过错方,应对男方损失进行赔偿,对已经支付的抚养费应予返还。

    亲子鉴定发现大儿子非亲生,妻子拒绝再鉴定二儿子!法院推定…
    12-04
    2020
  • 夫妻二人离婚时约定,男方离婚后要在房产证上为儿子加名。离婚后,男方却反悔了,主张为儿子加名是赠与行为,自己有权撤销赠与。法院是如何认定的呢?

    案件经过

    2016年11月,倪女士与陆先生离婚。考虑到尚未成年的儿子,倪女士与陆先生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双方有夫妻共同房产一套,现协商归男方和儿子各半,男方须于离婚后一周内在房产证上加上儿子的名字”。

    离婚后,陆先生迟迟不肯履行上述约定,儿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陆先生配合其办理房屋变更登记,双方各占有50%的产权份额。

    一审法院认为,离婚协议书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有关房屋的处理有效,判决陆先生履行离婚协议房产加名约定。陆先生不服,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2018年1月,上海一中院审理该案,陆先生及其儿子法定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陆先生表示离婚协议中有关房产证加名的约定是赠与,自己有权撤销赠与。请求撤销原判,改判驳回其儿子一审诉请。陆先生儿子则认为离婚协议是有效的,各方均应诚信履行,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

    离婚协议中房产证上为儿子加名的约定能否撤销?

    陆先生辩称根据我国合同法中“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等相关规定,在房屋权利转移至其儿子之前,作为赠与人,他有权主张撤销赠与。

    陆先生儿子表示,在房产证上加他的名字是父母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的,该种情形不适用我国合同法中有关赠与人有权任意撤销赠与的规定。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倪女士与陆先生达成的离婚协议涉及婚姻关系的解除、抚养权归属、房产处理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互为前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关房产的处理实为向二人之子履行的第三人条款。基于债的相对性原理,该条款并非在陆先生与其子之间形成赠与合同关系,而属于利他合同的范畴,故陆先生有关在系争房屋权利转移前可任意撤销赠与的主张不能成立。同时,倪女士、陆先生二人之子作为离婚协议利他条款的利益第三人,有权依据离婚协议的约定要求陆先生履行相应义务。上海一中院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离婚协议若约定一方向第三方给付,该约定内容属利他合同范畴,并非赠与合同,不适用赠与合同关于财产权利转移前可撤销的规定

    法律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八条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离婚协议约定房产证为儿子加名,男方反悔能算撤销赠与吗?
    12-04
    2020
  •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小区停车位也成了稀缺资源,有的业主一家拥有两辆甚至三辆车,更是加剧了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困境。部分小区为了缓解停车矛盾,通过业主大会决议形式明确对业主第二辆及以上车辆采取不同管理模式,如实施阶梯式定价收取停车费。然而,若业主未交纳停车费,物业是否有权禁止其驾车进出小区?

     

    近日,

    业主因未缴纳第二辆车的停车费,

    两辆车均被物业禁止进出已入住近20年的小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

    这起车位排除妨害纠纷上诉案。

    案件经过

    洪先生数年前就拥有两辆车,长期停放在小区相对固定的位置,但近期,停车位紧张和停车费涨价,让洪先生很烦心。

    2016年6月,小区业主大会通过停车规约,规定小区内首辆车停车费为每月100元,第二辆车停车费为每月500元;从2017年1月1日起,业主第二辆及以上车辆在小区停放,均按访客车辆管理并收费。

    2019年1月1日,物业通知称根据业主大会决议,当日起业主第二辆车按每月600元收取停车费,1月21日前未交纳费用的,第二辆车只出不进。

    洪先生刚续交了第一辆车半年的停车费,在询问物业此次调整缘由后,并未支付第二辆车的停车费。

    2019年1月24日,洪先生驾车回家,被小区入口的道闸拦住。保安告诉洪先生,现在全小区就他一个人未交第二辆车的停车费,所以他的车辆登记信息已从小区门禁系统内删除,如不交费,两辆车都禁止进出小区。洪先生因此与保安争执起来,并报了警,后才得以驾车进入小区。

    此后,洪先生因无法驾车进入小区多次报警,也未交纳停车费。双方多次交涉,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洪先生觉得出行不便,遂搬至另一套自有住房居住,并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物业停止侵权、消除妨害,恢复两辆车的通行自由,向其道歉并赔偿其房屋空置租金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停车规约中相关表述,物业与洪先生已形成车位租赁合同关系。洪先生作为业主在车辆停放的情况下,有交纳停车费的义务和车辆进出小区的权利,物业则对业主停放车辆有合理调配、收费的权利和进出小区放行、确保停车位的义务,上述各自的权利义务不应互设为前提。因此,物业在未依法解除停车位租赁合同关系的前提下,无权阻拦洪先生车辆进出小区,物业现实施的阻碍行为系侵权行为。

    一审法院遂判决物业排除妨碍即恢复洪先生两辆车进出小区的通行自由,同时判令物业需确保两辆车在小区内的停放。至于洪先生未交纳停车费的问题,物业应另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洪先生的其他诉请,一审法院均不予支持。

    洪先生与物业均不服一审判决,相继向上海一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审理中,洪先生所在小区业委会出具小区停车状况说明,指出小区并没有地下停车位,也没有固定车位,地面停车位已经全部分配,另有14户业主申请首个停车位待分配。停车规约中明确,车位分配优先满足业主的首个停车位需求。

    法院经审理,判决物业停止侵权,按停车规约安排洪先生车辆的进出和停放,驳回洪先生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解读

     

    物业构成侵权但无保证第二辆车的小区停放义务

    1

    物业阻止洪先生驾车进出小区已构成侵权

    首先,根据停车规约及物业的自认,业主分配到首辆车停车位且按季度交纳首辆车停车费的,物业应保证该车辆在小区内的停放。洪先生第一辆车已经交纳停车费至2019年6月,该车辆有权在小区内进出及停放。

    其次,洪先生虽拒绝交纳第二辆车的停车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其第一辆车的停放权利。物业因洪先生未交纳第二辆车的费用而删除其首部车的系统登记信息,已超出了其管理权限的边界。

    再次,小区公共道路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物业对小区车位进行管理和收费来源于业主大会的授权,物业与洪先生之间并非车位租赁合同关系而系物业服务合同关系。洪先生未支付车位费,物业虽然有权催讨,但并不因此有权禁止车辆进出小区。

    2

    物业没有保证洪先生第二辆车及以上车辆在小区停放的义务

    业主大会决议通过的停车规约及停车收费标准合法有效,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应按照停车规约交纳停车费,配合物业对停车位的分配及安排。根据上述停车规约的规定,业主第二辆车及以上车辆需按照访客车辆管理并收费,在小区仍有空余车位的情况下,才允许进入小区停放。同时,涉案小区的停车位早已供不应求,因此,无论从客观情况还是从小区停车规约的角度出发,物业均没有保证业主第二辆车及以上车辆在小区内停放的义务,亦缺乏现实可能。

    但洪先生确实较早成为小区业主并停放车辆,至少就其首辆车而言,应具有优先分配停车位的权利,物业应满足该车辆在小区内的通行及停放需求。而其第二辆车应视为访客车辆,配合物业按照小区实际情况进行停放,并按时足额向物业交纳停车费。

    3

    洪先生关于道歉和损害赔偿的主张缺乏依据

    洪先生的人身权益并未受到侵害,故其要求物业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请,不予支持。物业并未阻止洪先生本人进出小区,其选择驾车并在外居住,并非因物业的侵权行为所导致。更为重要的是,本案纠纷系因洪先生拒不交纳停车费而引发,洪先生对此亦存在一定过错,而洪先生也未能举证证明其实际损失的存在,故对于其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均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

    本案表面上为个别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因车位管理所产生的纠纷,实则系小区停车位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个人生活便利与全体业主停车需求的矛盾之争。业主大会通过停车规约对业主第二辆及以上车辆采取不同管理模式,并以阶梯式定价收取停车管理费,正是为了缓和上述矛盾所做的努力。

    业主大会系高度自治的民间组织,业主大会的意思自治系从全体业主的利益出发,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作为业主,应遵守小区规约,配合物业的管理并按照停车规约、停车收费标准等规定交纳车位费。而作为物业管理企业,也应本着服务业主的宗旨,根据业委会的授权合理妥善行使管理职责,避免矛盾的升级,切实维护业主的利益。

    物业禁止未交第二辆车停车费的业主驾车进出小区,是否构成侵权?法院判了!
    12-03
    2020

  • 基本案情

     

    2014年5月份,经自由恋爱,女子黄某与男子季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因生活琐事不断,两人经常发生争吵,2018年2月份,双方到民政局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婚生女儿由男方抚养,女方享有探视权;无共同财产及债权债务。因男方在南京务工,每周只能回来一次,小孩平时均由爷爷奶奶照看,临放暑假时由女方接走。女方照看期间,愈发觉得女儿由其照顾最佳,于是向男方提出变更抚养权,但遭到对方拒绝。经协商无果后,女方遂以前夫无暇顾及女儿生活起居为由,要求变更监护人。近日,句容市人民法院审结了该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以女方主张变更抚养关系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黄某的诉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黄某与被告季某于2014年5月20日办理登记结婚,一年后生育女儿季小某。2018年2月22日双方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婚生女季小某随被告生活,由被告抚养。2020年9月24日,原告向法院起诉。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判决离婚,原抚养关系是对父母双方抚养条件、孩子基本状况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因此,抚养条件是否发生不利于被抚养人的重大变化是判断抚养关系是否需要变更的重要标准。本案中,男方虽然在外务工,但每周仍坚持回去一次,且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妥善照顾,原告主张要求变更抚养关系,证据不足,故对原告诉请,不予支持。

     

    法官说法

     

    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在处理子女抚养问题上是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父母双方协议离婚后,因父母双方或子女的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依法对抚养权作出变更的。

     

    司法实践中,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情形一般由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双方协议变更,只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双方可以协商后诉请法院,依法进行司法确认或裁判。另一种是出现法定事由变更,实践中,离婚时抚养权一旦确定,除非出现下列情形,否则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具有抚养权的一方因身患重病或者因为身体残疾不能继续抚养子女等,造成抚养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的行为,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比如,原抚养一方当事人沾染吸毒、赌博等恶习甚至因违法犯罪而服刑的;再有抚养一方当事人再婚并育有子女,造成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

     

    第三,八周岁以上未成年,愿意跟随其中一方共同生活,并且具备抚养能力的,应听取子女的意见,如果孩子明确表示跟随另一方生活,是可以申请变更离婚后抚养权的。

     

    第四,其他正当理由变更的。因社会现实的复杂性,法律无法一一作出规定,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使法官可以根据自己对客观情况的主观认识来判断是否应该变更小孩抚养权。

     

     


    夫妻离婚后,哪些情形下可以变更孩子抚养权?
    12-03
    2020
  • 依照我国传统习俗,男女双方在谈婚论嫁之时往往会给付一定数额的彩礼与陪嫁,热恋中情侣之间也难免会有一些发红包、送礼物等经济上的往来。然而,当一段感情走到尽头双方分手时,支出方往往会认为自己遭受了损失,从而产生经济纠纷,甚至为讨要相关费用对簿公堂。
    分手后,婚恋期间的支出是否应该返还呢?以下5起相关案件,
    提醒人们从恋爱到结婚期间,应当理性处理财物给付问题,遇到纠纷更须依法解决。

    订婚宴后提出分手
    所收彩礼全额返还
    2018年4月,何某与刘某经人介绍后确立恋爱关系。同年5月23日,两人按当地风俗举行订婚仪式。然而半年后,刘某便与何某解除了婚恋关系。随后,何某在讨要婚恋期间所花费用无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原告何某诉称,2018年5月21日,其给被告刘某购买金首饰花费3005元。在订婚仪式前一天,送给被告红包现金1万元,仪式当天又经媒人手送给刘某母亲彩礼现金6.8万元。2018年10月,刘某要求何某出资对其居住的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先后花费两万元购买彩钢瓦、钢梁、门窗等材料。2018年11月,被告刘某要求和原告解除婚恋关系,但对原告与其交往期间支付的彩礼、装修房屋、金首饰等财物不予退还。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按农村习俗举行了订婚仪式,但是未办理结婚登记,原告请求返还彩礼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应返还原告彩礼款6.8万元。关于原告主张的房屋装修款两万元、订婚前一天支付的红包1万元,被告不予认可,且原告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该主张,对该款项不予支持。对原告主张的订婚前为被告购买的金首饰款3005元,应认定为婚恋过程中的赠与行为,故原告的此项请求不予支持。
      据此,
    法院判决被告刘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原告何某6.8万元。

    性格不和解除婚约
    礼金首饰酌情返还
    2018年6月,贾某与段某经人介绍相识相恋。贾某按当地风俗习惯在首次见面、看家、行礼、提亲等婚约过程中,先后给付段某彩礼10余万元,另有其他财物价值数万元。2019年9月,双方按照农村习俗举行了结婚仪式,贾某再次给付段某红包合计12000元,迎亲时在新娘茶瓶中装现金8888元,但两人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
      

    此后,由于性格差异,两人常有矛盾,关系逐渐恶化,最终无法共同生活。2019年底,段某离家后双方未再共同生活,双方一致同意解除婚约。经多次协商调解未果,贾某将段某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段某及其父母返还彩礼139488元,并返还钻石项链、钻石戒指、金手镯、苹果手机等财物。
      法院对该案审理后认为,彩礼实质上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一般情况下,在婚约不成立时,彩礼的赠与也自动解除,所以赠与方有权要回彩礼。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对符合彩礼性质的礼金和财物,女方应当返还。实践中,男方向女方支付彩礼的多少,通常由女方的要求、男方的经济状况、当地风俗习惯决定。而当婚约解除时,彩礼的返还也应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结合当地风俗,根据个案实际情况认定,不宜一概全额返还。本案中,贾某、段某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按农村习俗举行了结婚仪式且共同生活,有夫妻之实,对返还彩礼的比例和金额,应考虑男女双方的实际情况,根据庭审查明的案件事实,依照法律规定,并结合当地风俗,酌情予以支持。
      据此,
    法院判决被告段某及其父母返还原告贾某彩礼92322.3元,段某返还贾某钻石戒指一枚、钻石项链一条、黄金首饰一套、苹果手机一部,陪嫁物品归段某所有。

    同居一年分手涉诉
    判决返还部分彩礼
    男子陈某与女子李某在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同居一年,随后李某提出分手,陈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6万元彩礼和其他费用。
      庭审中,原告陈某诉称,2017年两人经他人介绍认识,同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订婚时,被告提出要原告支付彩礼6万元。当天,陈某给付彩礼现金5万元,微信转账1万元,共计6万元。除给付彩礼外,原告还给付被告现金及物品大约3万余元。订婚后不久两人同居。2018年6月15日,陈某生病住院,但李某未去医院探视,之后便搬走分居。
      被告李某辩称,2018年元月,她与原告陈某协商双方结婚事宜,因当时她在省外打工,陈某于2018年1月10日通过微信转账给她1万元,是用于购买衣服、回家路费等花销。2018年2月4日,两人举行订婚仪式,当时她说不要彩礼,但需要原告帮助归还所背负外债5万元,原告同意并拿出5万元帮她归还外债。至诉讼时,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形成婚姻关系,但双方在一起同居了一年多,同居生活期间,原告给她转账购买结婚物品、帮助她归还债务均属自愿赠与行为。
      法院审理后认为,2018年1月10日,原告给被告转账1万元用于购买衣服属于赠与行为,故对原告的此项请求不予支持。对于2018年2月4日原告向被告支付的5万元,结合当地习俗,应认定为原告向被告支付的彩礼。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原被告已共同生活一年,法院酌情认定被告应返还原告部分彩礼款,
    遂依法判决被告李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返还原告陈某彩礼款3.5万元。

    赠与带有恋爱象征
    相应款项无需返还
    范某和张某曾经是初中同学,毕业后两人各自忙自己的生活,交往并不多。2018年春,两人在同学微信群聊天中重新建立联系,感觉兴趣相投,好感倍增,不久便确立了恋爱关系。热恋期间,每逢纪念日、节日和张某的生日,范某都会向张某发红包、转账表达爱意。
      然而,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张某提出分手。沉浸在痛苦之中的范某发现,从2018年4月至同年9月,在外务工的他通过微信、支付宝账户分17次向张某转账共计32422元。
      得知张某已与他人结婚,范某更是感到自己很“亏”,于是就向张某讨要所转的款项。后张某通过微信、支付宝分5次归还范某13400元,剩余19022元一直未还。范某多次打电话催要,但张某一直推脱。范某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某归还其19000元。
      庭审中,被告张某辩称,原告为追求其经常发具有恋爱象征意义的“520”“521”“1314”以及生日祝福等红包,这些是原告自愿发送的,并非被告索要。这些红包应该认定为赠与行为,属于恋爱期间的礼尚往来。
      法院审理后认为,判断案涉钱款是否应该返还的关键在于该钱款是否属于目的赠与。如属于目的赠与,那么在目的未实现的情况下,被告继续占有该财产就会构成不当得利,理应返还。本案中,原告在追求被告期间向被告转账人民币32422元,其目的在于促使被告与其恋爱结婚,但32422元中的“520”“521”“1314”以及生日祝福、购买礼物等带有恋爱象征意义的金额转账共计8622元,应属于一般赠与。因此,对于32422元中属于目的赠与的23800元,由于其目的因双方分手而未能实现,被告继续持有其所得利益欠缺正当性,从而构成不当得利,理应返还。根据已查明的情况,被告已返还原告13400元,剩余10400元未归还,现原告要求被告返还,于法有据,依法应予支持。对于32422元中的8622元,属于一般赠与行为,故原告要求被告返还,不予支持。
      据此,
    法院判决被告张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原告范某10400元。

    恋爱期间互有付出
    赠与部分不予返还
    2016年,孙某与常某经人介绍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订婚当日,孙某向常某支付彩礼1.68万元,常某回礼800元。后双方因购房事宜发生纠纷,导致恋爱关系破裂。孙某遂诉至法院,诉请常某返还彩礼钱以及其他支出共计2.782万元。
      庭审中,被告仅认可彩礼1.68万元,对其他支出不予认可,并提出女方在办理订婚事宜过程中也有很大花销。
      法院对该案审理后认为,双方恋爱期间互有付出,系双方按照风俗以此来增进感情,应认定为赠与。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1.6万元,双方恋爱期间的其他支出可不予返还。

    民法总则相关规定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最高法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相关规定

    第十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婚恋期间的支出,分手后需要返还吗?
    12-02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