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2)82845555,13312109275
  • 上世纪九十年代,内蒙古北部某地。

    那时候内蒙古经济很落后,不少地方的经济一开始都是由移民过来的南方人修手表、卖皮包和卖小家电带动起来的。

    一个南方人,来谈生意。晚饭一个人,找一小饭馆,一个小菜一盘饺子,心里盘算着生意,人畜无害地默默吃着。

    实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场景,吃完结账,回旅店睡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唯一不同的是,当地饮食口味重,绝大多数人吃饺子是要蘸酱油的,这大哥南方人,吃饺子没蘸酱油。

    邻桌七八个人,是当地监狱的狱警,为刚刚升迁的领导庆功。领导席间上厕所,路过这桌,瞥了一眼,走过去,又回来,醉眼斜睨,问,你小子吃饺子咋他妈不蘸酱油!

    南方大哥是个耿直boy,回一句,你他妈管得着吗!

    狱警领导说声哦,上厕所去了。回来接着喝,半晌,酒意上涌,拍了一下桌子:妈的,来气!

    手下人纷纷献殷勤:领导怎么不高兴了?

    领导:那小子太能装X了,吃饺子不蘸酱油,还跟我他妈他妈的!

    手下人:要不关起来,收拾收拾,明早放了!

    领导:整!

     

    这里有个梗要说一下,那个年代监狱里的饮食是少盐的,没滋味,犯人尤其是惯犯常年吃监狱里的伙食,饮食口味很淡。狱警因为了解犯人的一些习惯,本能地从南方大哥的饮食习惯角度出发,认为他像个惯犯。

    九十年代的时候执法都很粗放,警察看到小偷在人多的地方晃悠,虽然没证据,也能抓回去关几天,小偷也被收拾的皮了,碰上自认倒霉,双方达成一种默契。

    极少有人打破这种默契,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维定式。惯犯嘛,收拾你也就收拾了,收拾你是维护社会治安,你还能跟警察较劲不成?就真关到监狱里的监押室,准备给个教训,明早放了。

    要真这样也还不是大事。

    领导明早醒来,早忘了这事。一众狱警有的以为领导已经放人了,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搭这茬儿。

    于是,监狱里突然多了一个人,狱警也不以为意,那年头派出所没有监押室,有个打架斗殴盗窃嫖娼的临时性羁押,一般都关在监狱的监押室。

    这南方大哥就这么住进来了!没预订也没会员卡,食宿全免!

    狱警问他:哎,因为啥进来的?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警:扯淡!好好说!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警:哎呀,不老实啊!皮痒痒了是不是!

    然后一顿打!

    狱友:兄弟,因为啥进来的?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别扯淡!

    南方大哥:真的,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拉倒吧,不说事的都是强奸犯,欠揍!

    然后又一顿打!

    总之,好多人问,这大哥也实话实说,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不管是狱警还是狱友,都觉得智商受到侮辱,大家好好说话,你这么聊天就没意思了。

    然后这大哥被问一次就被打一次。就像正常人进了精神病院,你越解释显得越可疑。大家都没智商吗,肯定不是,只是剧情太过荒诞狗血,谁都不信。

    监狱里也不敢放人啊,谁敢啊!这地方好进难出啊!没准儿案宗在公检法哪个单位放着,反正谁也不敢放人,也没人管这事,就有少数几个警觉的人,预感这事不好,也都不敢碰,反正倒霉的不是我,慢慢也就没人问这事了。

    这大哥就这么在里边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的住了下来。一年多后公检法系统清理沉积疑案悬案,清理到监狱时,发现一个人没有案宗没有移送机关没有移送记录,咋进来的不知道!

    审问,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再问,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反复审问,终于摸清了前因后果,再荒诞这回也信了。

    审讯人员不解,你怎么不申诉啊?

    南方大哥:我说了!我就是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啊!没人信我啊!

    大家面面相觑。

     

    官方想捂住,千哄万哄,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啊,给你一笔钱,别再折腾了,赶紧回家吧,家人肯定都想你啊!南方大哥一口答应。放出去了。

    第二天,监狱被告上法庭。

    当年的监狱领导被开除公职,整个盟(相当于市)政法系统的直接领导全部降级处分。

    南方大哥获得国家赔偿一百多万,那个年代,绝对是巨款。

    至于值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吃饺子没蘸酱油进监狱了,这是真的,年度最佳法律故事
    12-23
    2020

  • 基本案情

    众所周知,机动车上路必须购买交强险,但车主还会再购买个商业险,这样万一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可以理赔。可通州的张某租了一辆车刚开上路就撞了人,本以为可以通过商业险赔付,谁知租赁公司只给这辆车购买了5万元的商业险。近日,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交通事故纠纷。

    2019年9月15日,张某通过手机租车软件租了小型轿车一辆,并在手机上签订了电子合同、预付了一天租车费。之后,张某到店取车,在服务店门前倒车驶进道路时,该车后部右侧不慎与原告朱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了碰撞,造成朱某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本起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承担全部事故责任,朱某不承担事故责任。所租车辆由租车公司在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5万元。

    朱某在发生事故后即送医治疗,后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朱某家属代其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张某和保险公司承担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60余万元。

    通州法院经审理认为,肇事车辆承保的保险公司,要在交强险和商业险范围之内,对原告所造成的损害要现行赔付。根据商业险的5万元保额,再加上交强险所能赔付的12万元,遂判决保险公司赔偿朱某17万元。由张某赔偿超出保险限额的损失90余万元,并按照当地护工的标准按年支付朱某今后的护理费。

    法官说法

    该案审理过程中,张某陈述其对租车的保险情况不清楚,不知道该车只投保了交强险和5万元商业险,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车辆保险情况,想当然地以为至少有几十万的商业险,结果给自己背上了百万元债务。

    法官提醒,对于需要租车的朋友,要了解所租车辆的保险情况,尽量选择商业险保险额度高的车辆,不要因为省一点租车费而选择额度较小甚至不投保商业险的车辆。生活中还经常发生向朋友或其他人借车使用的情形,也同样适用,了解好所借车辆的车况、年检、保险等情况,尽到一定的注意义务。出借方同样也要注意,车子不能乱借,对方是否持有有效的驾驶证,有无饮酒等等都要注意,不然出了事故同样难以推卸责任。


    租了一次车,负债近百万图片
    12-23
    2020

  •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出于一家人的考虑,父母往往会在子女买房等关键时期给予大力扶持,子女则负责给父母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可是,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该怎么办呢?曾经赠与的财物还能要回来吗?

    案情回放

    原告吴老太与被告吴女士系母女关系,据吴老太诉称,她曾分多次给予女儿现金共30万元。2000年吴女士搬入新房时,吴老太给了女儿3万元;2015年吴女士再次购买房屋后,吴老太又给了她20万元;2016年吴老太丈夫去世后,吴女士为父亲购买了墓地,随后吴老太给了女儿7万元。

    2018年1月,因身体健康原因住院的吴老太出院后被女儿接回家中居住。两名子女签订了相关协议,约定由女儿吴女士承担母亲的养老义务。2018年2月,吴老太与女儿女婿发生激烈争吵,女婿报警称吴老太是精神病人,吴女士也表示不让母亲继续居住在家里。第二天,儿子将吴老太接回家居住。

    心灰意冷的吴老太诉至法院,她认为女儿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求撤销对女儿的赠与,返还30万元。被告吴女士辩称,母亲自愿给付自己钱款的行为全部事出有因,第一笔是贺礼,第二笔是补偿款,第三笔是垫付款,故双方不存在赠与合同,没有返还的法律依据。

    上海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一是吴老太是否赠与女儿吴女士钱款,二是吴老太主张撤销赠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01

    吴老太前两次共计给付女儿23万元,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公民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他人,他人表示接受的,赠与合同即告成立。故这两项钱款虽事出有因,但均能确定是赠与性质。此外,两项钱款是在吴老太与丈夫的夫妻存续期间所赠,应认定为吴老太夫妇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共同处分,故吴老太仅能对该金额的一半,即11.5万元主张撤销权。对于墓地款性质的认定,由于吴老太给女儿钱款与女儿购买父亲墓地之间仅隔一个月,且两人均有料理后事的责任,故吴老太给付的7万元应认定为其承担的购买墓地费用,并非赠与。

    02

    另外,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根据在案证据佐证,吴女士作为吴老太之女以及负有义务的受赠人,在吴老太生病住院期间,吴女士未与其沟通就想将吴老太送至养老院,之后在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吴女士又与吴老太发生激烈争吵,并达到了拨打110、120的地步,吴女士丈夫甚至辱骂吴老太。矛盾发生后,吴女士也未积极沟通缓和母女关系。综上,被告吴女士未尽到其作为受赠人应尽的赡养义务,也未尽到作为子女的法定赡养义务,原告吴老太具备行使撤销权的条件。

    据此,上海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吴女士返还原告吴老太11.5万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五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一百九十二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条 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出于一家人的考虑,父母往往会在子女买房等关键时期给予大力扶持,子女则负责给父母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可是,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子女该怎么办呢?曾经赠与的财物还能要回来吗?

    案情回放

    原告吴老太与被告吴女士系母女关系,据吴老太诉称,她曾分多次给予女儿现金共30万元。2000年吴女士搬入新房时,吴老太给了女儿3万元;2015年吴女士再次购买房屋后,吴老太又给了她20万元;2016年吴老太丈夫去世后,吴女士为父亲购买了墓地,随后吴老太给了女儿7万元。

    2018年1月,因身体健康原因住院的吴老太出院后被女儿接回家中居住。两名子女签订了相关协议,约定由女儿吴女士承担母亲的养老义务。2018年2月,吴老太与女儿女婿发生激烈争吵,女婿报警称吴老太是精神病人,吴女士也表示不让母亲继续居住在家里。第二天,儿子将吴老太接回家居住。

    心灰意冷的吴老太诉至法院,她认为女儿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求撤销对女儿的赠与,返还30万元。被告吴女士辩称,母亲自愿给付自己钱款的行为全部事出有因,第一笔是贺礼,第二笔是补偿款,第三笔是垫付款,故双方不存在赠与合同,没有返还的法律依据。

    上海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一是吴老太是否赠与女儿吴女士钱款,二是吴老太主张撤销赠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01

    吴老太前两次共计给付女儿23万元,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公民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他人,他人表示接受的,赠与合同即告成立。故这两项钱款虽事出有因,但均能确定是赠与性质。此外,两项钱款是在吴老太与丈夫的夫妻存续期间所赠,应认定为吴老太夫妇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共同处分,故吴老太仅能对该金额的一半,即11.5万元主张撤销权。对于墓地款性质的认定,由于吴老太给女儿钱款与女儿购买父亲墓地之间仅隔一个月,且两人均有料理后事的责任,故吴老太给付的7万元应认定为其承担的购买墓地费用,并非赠与。

    02

    另外,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根据在案证据佐证,吴女士作为吴老太之女以及负有义务的受赠人,在吴老太生病住院期间,吴女士未与其沟通就想将吴老太送至养老院,之后在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吴女士又与吴老太发生激烈争吵,并达到了拨打110、120的地步,吴女士丈夫甚至辱骂吴老太。矛盾发生后,吴女士也未积极沟通缓和母女关系。综上,被告吴女士未尽到其作为受赠人应尽的赡养义务,也未尽到作为子女的法定赡养义务,原告吴老太具备行使撤销权的条件。

    据此,上海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吴女士返还原告吴老太11.5万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五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一百九十二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条 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女儿不孝,七旬老太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赠与,法官这样判……
    12-18
    2020

  • 虽说“车和老婆恕不外借”,但是现实生活中,借车这事还是有的。借车给别人出了事故,责任怎么划分呢?

    借车给别人,都要担责吗?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所以,车主有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比例责任。

    什么才是车主有错?

    明明知晓借车人饮酒、吸毒却还是将车借给借车人的。

    假如借车人在借到车后饮酒或吸毒的,车主不需承担连带责任。

    明知道自己的车有故障却还是将车借出的。

    这里说的车辆故障指的是被借车辆的动力系统、刹车系统、轮胎鼓包等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问题。

    将车辆借给没有驾照、驾照吊销的人,或者你的车不符合他的准驾车型。

    不光要看对方有无驾照,还要注意对方的驾照有效期和准驾车型,一旦驾照过期或准驾车型不符被借车辆的,车主都需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也明确指出“出借的车辆发生事故,如果不能证明车主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车主就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车主无错,不担责

    1、车正常。检查自己的车辆是否有刹车制动不灵、车灯不亮、胎压不均衡等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

    2、驾照合法。看朋友有没有合法驾照,驾照的准驾车型与车辆是否符合。

    3、对方能驾车。看借车人是否能够驾驶,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吸毒嗑药…

    借车给别人出事故,保险公司赔不赔?

    保险合同里并没有规定车辆外借是免赔的。赔不赔关键还是看借车人了。所以你还是得认真研读免赔条款。注意:借车人把你的车又借给另外一个人,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不赔。

    如果真有人借你的车,也不用太担心。把这三点记清楚,就不用担惊受怕了,当然借车还是得借给靠谱的人,要不然就算没出什么大事,万一给你弄几个违章罚款,也是够麻烦的。

    借车给朋友,应该怎样防范风险呢?

    1、查“车”。检查自己的车辆是否存在刹车制动不灵、车灯不亮、胎压不均衡等等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不要让爱车带病出工。如果你的车辆长时间未维护保养,存在隐患可能,也是不能出借的!

    2、查“照”。查验朋友有没有合法驾照,驾照的准驾车型与车辆是否符合,拿着摩托车照想借小轿车开,那是不可以的!

    3、“人”。查验借车人是否能够驾驶,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吸毒嗑药……大家一起喝酒,切记把你的车钥匙放放好,不要谁问你借都豪爽地掏出来!如果车钥匙随随便便扔在桌上或其他很容易被人拿走的地方,也有可能因为未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而承担责任!

    4、要建议车主在保险理赔时多个心眼,平时使用车辆一定要及时年检;车主不要单方委托评估,发生保险事故后,未通知保险公司到场而单方委托评估的结论难认可;同时,还要加强证据收集和保存意识,方便日后理赔和维权。

    如果不想借车,怎么拒绝会比较好?

    拒绝别人总是很难,尤其是一些相熟的亲戚朋友。拒绝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该如何委婉拒绝借车呢?

    攻略一,强调只给车买了交强险,别的保险全部都没买。这样一说,谨慎的亲戚朋友都不会再向你借车了。

    攻略二,借故爱车拿去保养或大修理中。

    攻略三,直接表示车子已经借给某个亲戚开走,实在不行搬出老婆,装成“妻管严”,语气表情要到位,努力做到引起共鸣,激发他人的同情心。

    攻略四,时常通过社交网络圈子表态,车与老婆恕不外借,防范于未然

    攻略五,给你的爱车装上指纹防盗锁和GPS定位防盗追踪器,想借你车的朋友估计也是有心无力了。

    攻略六,对方实在有急事,而且又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充当朋友司机直接接送而避免借车。

    借车给他人出事故,车主不担责的三个条件!
    12-18
    2020

  • 借条,是证明借贷双方债务关系的最有利证据,然而借条上的只字之差,却有可能导致词不达意,甚至谬之千里,还有可能会被债务人利用,通过与债主玩“咬文嚼字”,最终“倒打一耙”让债主“赔了夫人又折兵”。

    生活中,因借条中的一字之差,导致债主手中的“催命符”瞬间变成一纸空文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让这种人间悲剧不再上演,小编提醒大家,以下3个字如果出现在借条中,一定要引起警觉。

    借钱不写“借条”,写“欠条”

    生活中,很多人都将“借条”与“欠条”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假如两者均没有写明具体的还款时间,一旦债务人赖账不还,那么,借条的诉讼有效期长达20年之久,而欠条的诉讼有效期只有3年,一旦超过这一期限,债主就会丧失胜诉权,该借贷关系便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小编提醒大家,当别人开口向你借钱时,一定要让对方写借条;假如对方执意要写欠条,必须要在欠条内写明具体的还款时间。

    今借”与“今借到”的区别

    借条中“今借···”与“今借到···”只相差一个“到”字,就给了债务人赖账的口实。假如借条中写的是“今借某某10万元”一些债务人便会以此大做文章,在法庭上辩解称,借条虽然是我写的,但只是表达了借钱意愿,本人并没有真正收到钱!此时,假如债主拿不出其他的证据来反驳,往往就会吃“哑巴亏”。

    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借条书写用词一定要严谨、规范,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此外,在将借款交给债务人时,最好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保留转账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还”,是“huan”还是“hai”

    假如借条中出现“今还欠款10万元”的字样,可以理解为“今还(huan)欠款10万元”,也可以理解为“今还(hai)欠款10万元”,究竟是还(huan)还是还(hai)即使债主告到法院,连法官都难以判断,最终往往以债主败诉而告终。

    因此,小编提醒大家,借条书写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上述因一字之差导致歧义的情况发生。比如,上述例子中,如果想表达已经还款的意思,可以写成“今归还欠款10万元”;反之可写成“今未还欠款10万元”即可。
    除此之外,债主们还需注意借条中债务人的署名及身份证号码一定要与身份证保持一致,避免对方写小名或外号的情况发生;同时,一定要把双方商定的利息写进借条,避免到还款时债务人装傻赖账。

    无数人吃过借条上这3个字的亏,导致借款有去无回!
    12-17
    2020